央广网北京8月2日消息(记者马悦)如何发挥高校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创新策源地作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高等学校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的通知(以下简称《计划》)。

资料图(来源:CFP)

《计划》提出,利用3—5年时间,在高校系统布局建设一批碳中和领域科技创新平台,汇聚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不断调整优化碳中和相关专业、学科建设,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实现碳中和领域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新突破。通过5—10年的持续支持和建设,若干高校率先建成世界一流碳中和相关学科和专业。立足实现碳中和目标,建成一批引领世界碳中和基础研究的顶尖学科,打造一批碳中和原始创新高地,形成碳中和战略科技力量,为我国实现能源碳中和、资源碳中和、信息碳中和提供充分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计划》明确,加大在新工科建设中的支持力度,培养各领域各行业高层次碳中和创新人才,将碳中和理念与实践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围绕零碳能源、零碳原料/燃料与工艺替代、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集成耦合与优化技术等关键技术创新需求,开展碳减排、碳零排、碳负排新技术原理研究。加快碳减排、碳零排、碳负排关键技术攻关,持续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若干碳中和技术创新的战略科技力量。

同时,支持高校联合地方建设一批碳中和领域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和现代产业学院,构建碳中和技术发展产学研全链条创新网络,支撑建设一批绿色低碳示范企业、示范园区、示范社区、示范城市(群)。推进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合作交流,开展碳中和科技领域高水平人才联合培养和科学研究。建设碳中和战略研究基地,打造碳中和高端智库,组织高校加强碳中和战略研究,为我国做好碳中和工作提供决策支撑。

《计划》强调,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各类资源、加大探索力度,支持碳中和领域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在国家级人才评选中,加大向碳中和领域优秀人才的倾斜力度。加强宣传推广,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引导各层次人群践行绿色消费、低碳生活新方式,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