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频道专题 > 云南“两基”巡礼 > 访谈摘要

王根顺:九大亮点助推德宏"两基"巩固提高

中广教育 2010年11月16日 09:32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德宏州教育局局长 王根顺

  中广网北京11月16日消息(本台记者徐建娟) 今年底,云南即将迎来“两基”国检。云南德宏州教育局长王根顺先生向本台记者介绍了德宏“两基”工作的整体思路和进展。王局长要求,要把这次迎“国检”作为教育发展的契机,全面展示德宏教育的风采。

  在“两基”巩固提高过程中,德宏涌现出一些特色和亮点:

  一是扩大办学规模,注重内涵发展。根据德宏教育实际,在注重扩大教育办学规模的同时,确定了我州教育必须走内涵发展之路。通过反复调研,总结经验,确定了2008年到2012年五个主题年:把2008年确定为全州“常规管理年”、2009年为“教育科研年”、2010年为“教育质量提升年”、2011年为“校园文化年”、2012年为“办学特色年”。三年来,全州教育系统按照“抓常规、兴教研、促发展、提质量”的工作思路,通过各主题年活动的实施与落实,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常规管理水平及教育教学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实施过程中,我州加大对校长、教学管理人员及教师的培训,学校的办学理念不断更新,管理人员及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在“常规管理年”、“教育科研年”活动实施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学校及部门。州教育局在2008末对17所常规管理先进学校进行了表彰,同时曝光了一些在常规管理中不利的学校。在管理工作规范化以后,教育教学质量处于重要地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要提高教学科研。2011年为“校园文化年”,根据目前“两基”迎“国检”的基本情况,我们把校园文化建设主题年的部分工作提到今年实施。通过几个主题年的实施,实现德宏教育的四个转变:1、从注重硬件建设转变为既注重硬件建设又注重管理建设。2、从关注学生群体发展转变到既关注群体发展又重视学生个体特色发展3、从关注学生学业发展转变到坚持以学为主,重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4、从保障学生“有学上”转变到“上好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最终确定德宏教育走内涵发展之路。这是德宏教育的整体思路。

  二是“控辍保学”工作力度大,措施办法多,成效显著。坚持不懈通过广播宣传车、发传单、民语民文、播放光盘、《乡(村)规民约》及广播、电视、标语等多种形式宣传《义务教育法》,提高广大各族群众依法送子女入学的意识;州人民政府出台了《德宏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的意见》,州教育局制定下发了《德宏州义务教育段“控辍保学”工作实施方案》和《关于切实做好义务教育段学生“控辍保学”工作的紧急通知》等相关文件,县市(区)、乡镇也结合实际出台了相关措施办法;在全州统一实行农村小学毕业生升初中整体移交制度。移交过程中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学生在哪一环节流失,由哪一环节负责做好回收劝返工作;严格执行国家、省《课程设置方案》,在中考改革中将毕业考和升学考整合,确保九年级学生完成规定学习时间;在乡镇实施“控辍保学”乡镇、村、组三级联动责任制,将部分惠农政策,新农村建设项目,村、组干部报酬与“控辍保学”工作捆绑进行;认真落实国家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各项政策,杜绝一切乱收费,建立贫困学生救助制度,确保家庭贫困学生完成学业。2008年,2009年,2010年全州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的比例为96.14%、94.53%、96.95%。

德宏州教育局局长 王根顺(左)本台记者 徐建娟(右)

  三是注重薄弱学校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00年,“两基”通过省级验收后,我州义务教育工作逐步从重点抓普及转到了既抓普及与又注重质量提高、从学生“有学上”转到了“上好学”、从注重“优质学校建设”转到了注重“义务教育均发展”的轨道上,为加强薄弱学校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狠抓中小学布局调整,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州小学从2000年的859所调整为2010年的263所,小学教学点从2000年的248个调整为2010年202个;初级中学从2000年的62所调整为2010年的51所,10年来调减小学596所,调减小学校点46个,调减初级中学11所。第二,努力实施各项建设工程,改善办学条件。通过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初中改造、边境学校建设、国门学校建设、中小学校舍安全等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我州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近3年来,全州共投入资金3.61亿元,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校舍43万平方米。第三,认真组织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使农村学校孩子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2006年,我州投入资金1846.1万元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成计算机教室146个、语音室29个、多媒体电教室112个、远程教育卫星站点532个、光盘播放点设备1294套、教学用计算机5610台,远程教育已覆盖全州完小以上学校,为全州教育信息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四,积极采取措增加薄弱学校教师编制,千方百计稳定教师队伍。州编办为加强我州薄弱学校教师编制,对农村一师一校、小班额学校、寄宿制半寄宿制学校实行教师编制单列政策;州人事与教育在特岗教师、普岗教师招聘中,重点向薄弱学校倾斜;在规范津补贴政策出台以前,为了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各县市根据本县市情况,在国家规定的工资以外,对艰苦地区中小学教师实行了补助政策。第五,为提高薄弱学校教师整体素质、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我州坚持在组织教师、校长培训中优先向薄弱学校倾斜,建立了校长交流任职制度、各县市建立了联片教研制度、结对帮扶制度、城镇教师与农村教师交流制度等。 

  四是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为各类孤儿接受义务教育和健康成长创造条件,为社会稳定作出应有的贡献。为确保弱势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州和各县、市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关心、关注每一名适龄儿童、少年的教育问题。如:陇川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提出坚决不让一个应该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失学。为了让这些孩子健康成长,正常接受国家义务教育,陇川县从2005年起,将这些特困儿童统一安排到县二小和县二中就读,统一安排他们的吃住,为让这些孩子能顺利的完成学业,陇川县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解决他们学习与生活的费用,社会一些爱心人士也伸出了援助的双手,有的结对帮扶1-2个,有的3-5个。2005年以来,已争取到教育部基金会、民政部、德宏州关工委、州红十字会和世界宣明会等政府机构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有效解决了贫困学生入学困难的问题。三年来,德宏州共向社会争取到各种捐资3842万元,其中:2007年1280万元;2008年1156万元;2009年1406万元。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特殊教育,不断提升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加强对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国家已将特殊教育学校全部纳入“两免一补”工作范畴,学校的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学生的待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特殊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每生每年500 元,生活费补助每生每年750元。切实保障他们依法接受教育的权利,提高残疾儿童的入学率和巩固率。有了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弱势人群的关心、关注,确保了所有孩子有学上、所有孩子上好学,所有孩子学习好。

  五是建立了政府教育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州人民政府每年对县市人民政府教育工作进行考核表彰奖励,奖励经费每年50万元,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落实。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邵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