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频道 > 高等教育

四川省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让更多人“圆梦”大学

中广教育 2010年12月23日 08:54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中广网北京12月23日消息 新世纪十年,四川省普通高校数量从43所增至93所,本专科在校学生从18万人增至103.59万,毛入学率从10.65%增至2009年的24%,实现了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跨越式转变,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高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毛入学率24%

  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

  [镜头]:靠着奖学金,严艳顺利完成了在西华大学的学业。2006年,她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学费清单上的数字曾让她踯躅良久。严艳自小生活在简阳市养马镇,十几年的乡村生活,让她意识到父母劳作的不易,她还有一个妹妹在读高中,家里每年开销都不小。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富士康奖学金、校级综合奖学金,这些她从未听说过的奖项,与她的大学四年产生了关联。“我一个月生活费是400元,拿了奖学金以后,基本没向家里要钱了。”严艳说,好好学习就能减轻家庭负担,这调动了很多同学读书的积极性。

  新世纪十年,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知识改变了命运。这得益于世纪之初,四川省高等教育迎来的两大历史机遇:一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让更多学生分享到接受高水平教育的机会,在校生规模逐渐扩大;二是四川省科教兴川、人才强省战略,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学校师资培养和教学改革更加主动。

  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为四川省盘活和扩大高等教育资源创造了机会,尤其表现在民办高等教育从无到有、迅速发展,成为四川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方面。2009年,全省92所普通高校中有民办学校24所,其在校生规模占全省总数的17.52%。

  专职教师6.18万

  “质量工程”提速

  [镜头]:不给本科生上课,就没资格当选“最受欢迎教师”。今年,四川大学首次启动这一评选活动,评选标准提出,在过去一个学年中,教授至少上过一门本科生课程,且课时不少于34学时。课堂之外,参评者还要与学生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对于只有上课才能见到,不和同学们主动沟通,甚至将不良情绪带到课堂上的老师,以及只关心本人科研,只看重学习成绩,漠视同学们的想法和建议的老师都不予参评。学校成立的评选委员会,除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外,同时吸纳60名学生当评选专员。

  为提高培养质量,把握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四川省增大了师资调整和师资建设力度。截至2009年,全省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总量达到6.18万人,是1999年的3.5倍。

  教师学历、职务结构不断优化,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50.85%,副高级职务以上教师占35.12%。逐步形成了由学术带头人、学科骨干教师、国家和省级教学名师、教学团队组成的高水平教学科研群体。截至2009年,全省高校拥有两院院士18人、19人次,省学术技术带头人669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员100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60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27人。

  同时全面实施“质量工程”,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2004年以来,四川省先后有28所本科高校、31所高职高专院校、2所成人高校经批准开展了学分制改革的试点工作,有力推动了高校进一步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模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就业率85.98%

  服务四川加快发展

  [镜头]:在四川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万人同挤“双选会”的火爆景象消失了,自2008年以来,这两所学校大力推广专场招聘会,以取代持续近20年的“双选会”。专场形式使毕业生应聘的方向更加明确,与用人单位的了解和沟通更具效率。某个行业、某个地区的专场,参加的用人单位达到数十家规模。参加专场招聘会,还被纳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以培养学生就业所需的知识技能,以及培养学生自我实现就业的能力。

  就业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验金石。四川省通过积极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和就业指导队伍建设,逐步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毕业生就业制度。

  十年间,四川省普通高校累计为社会输送的大学毕业生达到170万人,毕业生就业的去向、形式和途径呈现出“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局面,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到非公有制单位工作或自主创业、灵活就业。仅2009年,全省实现毕业生就业23.76万人,就业率达到85.9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继续保持就业人数和就业率“双增长”的良好态势。

  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也在同步增强,其中科技创新尤为显著。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来,全省高校共推广转化科技成果1500多项,取得社会经济效益超过120亿元,为构建四川科技创新体系作出了积极贡献。

来源:四川日报  责编:马凤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