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要闻 > 正文

“两会”关注教育:聚焦热点难点 推动改革创新

2012年03月02日 10:48来源:中国教育报打印字号:T|T

  2012年1月初至2月底,全国31个省区市先后召开两会,把脉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为全国两会预热。

  作为最大的民生之一,教育依旧是地方两会关注的热点话题。经历了2011年的教育规划纲要“落实年”,我国教育事业在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等方面取得了跨越式发展。而教育领域涉及面广、关注度高,在一些热点难点领域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教育的这个特点,也决定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不断开拓创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的过程。

  关注教育民生,反映百姓呼声

  关键词1:学前教育

  热点聚焦:2011年,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加大财政投入,通过新建、改扩建,大力提升幼儿园办园水平,着力解决百姓反映强烈的“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成为学前教育政策举措的鲜明走向。今年地方两会中,代表委员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就幼儿园建设、幼儿园师资配备和办学水平提升等方面建言献策。

  代表委员声音:

  【重庆市政协委员罗易】幼儿园建设是很直接的民生项目,应该纳入城市规划范畴,具体建设标准应明确规定,从法律法规上得到保障。

  【浙江省人大代表沈小玲】政府应加大农民工幼儿园教师的培训投入,保障教师的福利待遇,同时加大对农民工幼儿园的补助,进一步提升农民工幼儿园师资水平。把农民工子女学前教育纳入民生工程,真正让农民工子女享受同城待遇。

  【民盟青海省委委员】提高农牧区幼儿园的办园水平,让广大农牧区幼儿充分享受优良的学前教育资源,并逐步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网络体系。加大幼师选招、培训力度,提高幼师整体素质和水平,同时落实各项保障措施,稳定农牧区幼儿教师队伍。合资源,发展壮大一批民办示范性幼儿园,解决边远地区幼儿入园难问题。

  关键词2:随迁子女就学

  热点聚焦:农民工随迁子女,一个“特殊”的城市生活群体,身在城市,心在乡村。为了更好的生活,他们随父辈被动迁徙到城市,成为城市中一个独特的受教育群体。他们的需求、他们的境遇,牵动着城市的心脏。虽然流入地城市努力张开怀抱接纳这些孩子,但与逐年增长的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需求之间仍存在差距。以流入地为主,多举措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学问题,让他们早日全面享受同城待遇,成为地方两会关注的焦点。

  代表委员声音:

  【天津市政协委员黑振桐、福建省妇联】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在教育教学、评优奖励、考试竞赛以及教育收费等方面,做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学生一视同仁。

  【辽宁省政协委员潘毅】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兴办农民工子女学校;建立公正合理的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给予农民工子女学校合法身份,大力支持其发展,增加农民工子女就学机会,减轻公办学校压力。

  【广东省人大代表郑小琼】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受经济实力、师资、场地等各种条件制约,生存艰难。建议出台优惠政策,扶持以招收农民工子女为主的民办学校。

  关键词3:留守儿童教育

  热点聚焦: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向城市的涌入,形成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两个特殊群体,他们是新时期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新问题。全国妇联调查数据显示,全国留守儿童人数约为5800万。因亲情缺失,教育不足,留守儿童的心理、学习、成长等问题日益突出。地方两会的代表委员呼吁,加大对留守儿童群体的关注,呵护他们健康成长。

  代表委员声音:

  【山西省政协委员孙蕾】建议推进城乡均等的教育、卫生、文化、社会管理等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创办“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留守儿童乐园”等场所,让留守儿童放学、放假离校不离教,离校不离管,同时加强村社对本村本社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

  【安徽省人大代表汪来九】要进一步加大对已建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的资金投入,增加硬件设备添置,改善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的设备设施与管理。

  【湖北省政协委员刘昌明】留守儿童正面临四大问题:情感“空区”、监护“盲区”、教育“误区”和安全“雷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留守儿童群体的关注,将解决这一问题纳入政府工作的总体规划,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多创造就业岗位,让农民能就近务工。

中国广播网教育频道责编:琭琭
昵称;  中国广播网民生论坛用户请输入用户名,游客请输入昵称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注册
查看所有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