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教育频道 > 频道页推荐 > 要闻

北大教授谈“繁字体回归”:传统文化要精髓不要形式

2015-03-05 20:21:00  来源:央广网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3月5日消息(记者申珅)如今传统文化日益被更多的年轻人喜爱,有人呼吁元宵节作为传统节日也要放假,昨天冯小刚委员也提出恢复繁体字,针对这些热点问题,3月5日在政协教育组讨论间隙,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教授葛晓音接受了央广网记者的采访。

  用节日休假来恢复传统文化 这个想法未免天真

  葛晓音委员表示:我不赞成传统节日放假太多,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遗留下来的,传统节日还要哪些是在文化中一直影响力不减的。放假多时间上不可能也不现实,如果单单用传统节日休假来恢复传统文化,这个想法未免天真,休假是一种形式,而传统文化的精神在于内在,我认为传统文化中可以可取的是社会秩序和道德秩序的修养,这才是这个社会需要的,现在的节日已经足够了。有些节日的传统形式也已经消亡了。我们确定的四个传统节日休假是和它的内涵相符的。

  繁体是形式 简体字更具世界影响

  “虽然我是做传统文化的,但我不赞成。”葛晓音委员回答,目前是香港和台湾地区还使用繁体字,但还要考虑到其他的国家,我曾咨询过日本同行的意见,他们都学习的是简化字,新加坡也面临这样的问题,恢复不太可取,但可以适当的,特别是学文史的学生可以开相关的课程,简化字是一个趋势,而且已经深入人心,还要考虑到世界影响。繁体字其实还是形式的问题,我们要注重内涵。简体字是根据我们现代生活的需要,去要学习古代对现代真正有用的东西,要复古,就要做到“古为今用”。我们要保持良好的传统,但是要吸收为精神文明建设需要的内容。

编辑:关宇玲作者:

头条推荐

参与讨论

我想说

频道推荐

央广出品

热门图片

央广网官方微信

央广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