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教育频道 > 频道页推荐 > 要闻

央广网

重庆大学生:跳回“农门”跃“龙门”

2015-05-20 08:50:0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重庆5月20日电(记者韩振)农村人往往将孩子考上大学视为“跳出农门”,除非实在没出息,否则都不愿再回家乡。而如今在重庆,越来越多的农村大学生大学毕业后,又选择回家乡创业,在这里他们获得“鱼跃龙门”的广阔天地。

  巍巍半山坡,一群健壮的西门达尔牛毛色发亮,正在崭新的牛舍里悠闲地甩着尾巴,啃着青草,几头小牛娃在牛舍外活蹦乱跳,快乐地嬉戏……这是近日记者在重庆万州区新田镇高家村一个养殖场看到的景象。

  这个养殖场是一个叫谭中琼的26岁女孩开办的。化工专业的谭中琼大学毕业后先去了上海,进入了一家世界500强的韩资化工企业,拥有一份月薪过万的工作,这让她的父母在乡亲面前觉得特有“面子”。

  然而她始终觉得,自己应趁年轻开创一番事业。此时,重庆的微型企业创业扶持政策,正在激起大量草根的创业热情,也让她终于按捺不住创业的冲动。“回乡创业吧!总得有人把脚插进身下这片土地!”从大山走出去的谭中琼想到了养殖肉牛这个行业。

  当她提出要辞去工作回乡养牛时,遭到全家人的坚决反对。母亲说:“家里花钱培养你,就是想让你今后有个好职业。如果回来养牛,那大学不是白读了?”“现在政府那么重视农业,我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把养牛产业做大,也是一份不错的事业呀!”经过漫长的争论,谭中琼好说歹说才把家人的思想工作做通。

  谭中琼家乡的老屋刚好处在大山山腰的一段平坝,前面是一片开阔的田地,刚好适宜盖农舍和种植草料,她决定就在这里开办养殖场。她拿出自己的几乎全部积蓄,去四川南充购买30头肉牛。

  钱都用来买牛了,流动资金就紧张起来。她着急得觉都睡不着,当地新田工商所的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来到大山里主动为其服务,助其创办了微型企业。谭中琼拿到了几万元的微企补助款后,资金问题得到了缓解。

  养牛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考验,一环连着一环。割草,运饲料,铲牛粪,繁重的体力活,谭中琼独自承担。

  除了每头牛每天要吃几十公斤草料外,就怕牛生病。第一批肉牛小崽来到养殖场不久后,就出现了口鼻生疮的症状。谭中琼到处请有经验的人前来诊断,她自己也看书上网查此病症。弄清病症后,她亲自到城里买药,然后亲手为每一头牛打针。

  不到半年,这位曾经每天要化妆才能出门的外企白领瘦了30斤,白白净净的脸蛋也黑得像土地一样,如今住在大山老屋的她俨然成了一位地地道道的“牛倌”。

  “现在自己完全就是一个女汉子——挑100多斤重的担子,赤脚站在牛舍里,说笑着挥锹铲粪,跟牛较劲,给它穿上牛鼻子……我就是要让大家伙儿知道,我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娇弱。”谭中琼倔强地说。

  付出之后,总有回报。今年年底,谭中琼的肉牛就可以出栏了,到时预计能赚30余万元。她准备用这笔钱进一步扩大规模,并与村里其他养殖户一起成立养殖业合作社。再以后,她还想将家乡发展成集养殖、种植、餐饮、农家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园。

  记者在重庆农村采访到,谭中琼只是成千上万名返乡创业大学生中的普通一名。自2010年重庆出台微型企业扶持政策,通过资金补助、融资帮助、税费减免、后续培训等各类措施鼓励大学生创业以来,已吸引2万余名高校毕业生创立微型企业,并帮助20万人实现就业。

编辑:单晓琳

关键词:谭中琼;龙门;重庆大学生;大学生创业;养牛

说两句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