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教育频道

天气预报|进入邮箱|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 教育频道 > 其他省市教育巡礼 > 福建教育巡礼 > 福建学校新闻 > 正文

厦门理工学院探索“亲产业”大学之路

2011年10月24日 16:04来源:光明日报打印字号:T|T

  据统计,在最近三年时间里,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究其源,是“一毕业即失业”的现象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大学产生困惑——读大学究竟能干啥?

  带着这样的困惑,记者采访了连续六年获得“福建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的厦门理工学院。

  “亲产业”搭建实践平台

  大学生最需要的是什么呢?是一个展现自我、放飞梦想的舞台。撑起厦门理工学子这个舞台的“台柱子”就是该学院“关产业痛痒、应产业所求、纳产业精华、为产业服务”的“亲产业”办学理念。

  “亲产业”办学的出发点为学生,受益者也是学生。2006年,“厦门理工学院工程学科集约研发平台”构建获得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和厦门市财政局批准;2009年,该校引入“情境式”教学方式,投入资金建设了欧美文化情境教室、案例分析情境教室、印染艺术情境教室等一批特色鲜明的“情境体验教室”,成为学生实践与展现自我的校内“平台”。

  通过这些“平台”,厦门理工学院的学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做中学·学中做”屡创佳绩:他们把课堂教学转化为三代SAE赛车、无人驾驶实验汽车、厦金1号电动导览车、自动关窗机、多功能剪草收草机……据统计,近三年来学校共为企业提供服务366项,到校金额达1449.5万元。

  “严出”引导学生求真务实

  在高校,多数大学生其实很需要有社会经验的“恩师”来点醒他们,从而学到真本事,成为真正的人才。

  “每一门课程都要设置一道‘紧箍咒’,只有学生学到真本事了,才让他通过。”“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厦门理工环境工程系主任黄国和教授是厦门理工学院颇有名望的“严师”,他经常把国外大学实行的“严出”经验介绍给理工学院的同事们。

  “适度‘严出’的实质是学校收紧人才培养的口子,严格人才培养过程,核心目的是要严把人才培养的出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厦门理工学院教务处处长周水庭表示,有“严师”培养学生的“务实精神”,越来越多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师不断加盟厦门理工学院。除了吸引中科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和省级教学名师纷纷进驻,厦门理工学院还长期坚持分批次、有重点地支持引进和培养一批能与学科专业建设相结合、与地方产业发展相结合、可支撑和推动学科专业持续发展的高端人才。

  学一技之长才能“就好业”

  清代《郑板桥集·家书·淮安舟中寄舍弟墨》中曾写道:“愚兄平生漫骂无礼,然人有一才一技之长,一行一言之美,未尝不啧啧称道。”

  当今什么“一技”最“吃香”?答案在“企业的需求”里。厦门理工学院在福建省内率先争设14个“新”“独”“特”的专业。据厦门理工学院校长黄红武介绍,从联办专业“订单式”培养到共同制定教学计划,许多企业已“深度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建设银行厦门分行人力资源总监林瑜介绍,他们是厦门理工学院的“用人大户”,很多理工的毕业生如今都成长为企业的高层和骨干。(记者 马跃华 通讯员 唐红波)

责编:佳琪(实习)
昵称;  中国广播网民生论坛用户请输入用户名,游客请输入昵称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注册
查看所有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
中央台简介 | 网站简介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版权申明 |
电话:010-63878366、57470986 -- 传真:010-63878366 -- E-mail:ed@cnr.cn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