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教育频道

天气预报|进入邮箱|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 教育频道 > 其他省市教育巡礼 > 黑龙江教育巡礼 > 黑龙江教育新闻 > 正文

黑龙江开展“万名大学生进万村”活动

2011年11月07日 09:23来源:中国青年报打印字号:T|T

  福合村青年张震从没想过,长期困扰村里的“疑难杂症”竟然被一台电脑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电脑视频的这头坐着村里的老少爷们,那头坐着百里之外的专家——东北农业大学的教授们,视频系统一启动,老乡们和专家们就对起话来,几分钟时间,“畜禽粪便转化为有机肥”的问题便有了解决方案。

  “这是‘万名大学生进万村’活动的大学生给村里带来的新气象。”张震说。

  黑龙江哈尔滨市宾县居仁镇福合村这种细微的变化是从今年7月开始的。由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大学生组建的社会实践服务队走进这个村,大学生与瓜农一起分析西瓜病虫害的防治,与养殖户一起解决猪蓝耳病的治疗难题,并与村里青年打成一片。

  同样的变化发生在黑龙江的另外2070个村。

  在中共黑龙江省委组织部、团黑龙江省委的联合推动下,黑龙江涉农高校的2071名大学生利用暑假陆续深入到全省64个县(市)的2071个村,开展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指导员、农业科技信息联络员、农业技术服务员、互助共建团组织,即三员一建”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服务行动,为农村青年致富和农村团工作牵上了线、搭上了桥。

  目前,该活动已组织各类培训467场次,帮助培训村远程教育管理员2071人,实地培训和网络培训农村青年8572人,调查收集整理各类农业科技信息464条,随地帮助农民解决农业适用技术问题3000多个,参与推进乡镇团的组织格局创新206个,配齐配强村团支部书记1760人。

  一次特别的下乡活动

  这是一次不一样的大学生下乡活动。“这个活动中,我们不仅强调帮扶,还强调信息联络,在无力服务的情况下就开展‘信息联络’。”团黑龙江省委农村青年部部长田凯说。

  之所以有这样的活动定位,是因为这种“无力的状况”的确出现过。“由于农村青年受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加之新的资讯方式日益普及,农民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大大提高,缺乏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大学生很难再去指导农民。”田凯说。

  “传统的‘三下乡’对农村的实际帮扶作用渐渐削弱。”东北农业大学团委书记徐国锋曾多次组织“三下乡”,对“三下乡”活动到底能给农村带来什么深有体会。

  在这次“万名大学生进万村”活动中,“进万村”的大学生有了更多角色,他们不仅是农业技术服务员,还是农业科技信息联络员。

  根据活动安排,作为农业科技信息联络员,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院校的团队优势与科技优势,而不仅是个人能量。活动要求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通过手机或网络每周开展一次联络服务,并做好联络服务情况的记录,搜集整理上报所联络村的科技需求信息,同时把院校的一些对应的科技信息传播下去”。

  在组织形式上,以2071名“进万村”大学生一对一与2071个村对接为基础,涉农院校还派出博(硕)士科技服务团与县区对接,较多疑难问题,可就近及时解决。博士都不能解决的就要依靠“信息联络”发挥作用。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0级学生庞惟肖就有过这样的经历。

  在齐齐哈尔市甘南县甘南镇水丰村开始服务时,有农民提出如何提高蛋鸡产量、提高肉鸡整齐度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下庞惟肖犯了难:“当时养鸡户正在着手对肉鸡进行转群,问题若反馈回学校农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处,可能会耽误生产。但自己又解决不了。”

  于是庞惟肖开始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知识进行查询,另一方面整合资源,通过与黑龙江畜牧研究所李维琦研究员取得联系,在第一时间为农户解答了问题。

  “万名大学生进万村”活动较“三下乡”承载了更多内容,不仅有“规定动作”的“三员一建”,还有大学生“自选动作”——大学生每人每年至少要确定一项自选工作项目,紧密结合村情、学生专业特点及自身条件,开展课题研究、社会调查、科技支农、创业尝试等社会实践活动。

  这样的形式吊足了大学生的胃口。“原本我们仅招募1400名大学生,而报名人数却超过6000,几乎是五选一。”东北农业大学团委干事吕嘉昌说。

责编:小隐(实习)
昵称;  中国广播网民生论坛用户请输入用户名,游客请输入昵称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注册
查看所有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
中央台简介 | 网站简介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版权申明 |
电话:010-63878366、57470986 -- 传真:010-63878366 -- E-mail:ed@cnr.cn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