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教育频道

天气预报|进入邮箱|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频道专题 > 2011教师节 > 争议篇 > 正文

需走出对教师“道德捆绑”误区

2011年09月09日 09:14来源:羊城晚报打印字号:T|T

  每到教师节来临,师德总会成为关注焦点。教育部日前发布消息,今后所有教师都要接受每五年一次的定期注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师德、业务考核以及教学工作量考核,而师德将作为首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师德表现也要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和定期注册、绩效考核、职务聘任、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

  前些天,网上就已展开关于“教师节收礼”大讨论。其中有吁请教师不收礼的,也有声讨教师节日“腐败”的,依然是家长很纠结,教师很无奈,公众对师德很期待。然而,总是扛着“道德”大棒对教师挥舞,估计很多教师看了也觉得闹心。要知道,道德更多还是用来律己的,不是拿来捆绑别人的。过度的道德说教最后往往陷于虚妄。在师德问题上,多年来在“教师节送礼”上对教师进行道德呵斥,也并未对问题起到任何改观。其实,能不能让教师成为具有独立精神的现代公民,才是能不能迎来师德真正转身的关键。

  教育部推出制度约束,把师德当成教师定期注册考核的首要条件,这比习惯性地喊师德口号要强,更比经常展示累死讲台的教师英模要好。不能再把教师异化为烧光自己点亮别人的蜡烛了,也不要再把教师树立成让别人踩着向上的人梯了。教师也是人,尊重教师的人性,必须尊重教师的尊严与权利,而不能让教师去承担起无限责任。以制度的激励与约束,来厘清教师的权利与责任,才是师德的真正落点。

  真正理性而有效的师德考核,必须走出长期以来对教师缺少人性关爱的误区,建立在充分尊重教师权利的基础上,来真正赋予师德新的时代元素。要知道,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与道德的价值体系在不断发生变化。作为家长,既然希望自己孩子成为有独立精神的现代公民,那么,也就会希望教师是真正拥有人文、科学、法治、民主等等精神的现代公民,这些内容也就应该体现在师德中。

  过度关注教师节收不收礼的问题,标志着社会对师德要求已经严重异化。试想,如果只是把不收礼的教师就当成师德模范,这不就是对师德的矮化吗?如果教师在过节时收了可爱孩子的一张卡片,拒绝不了真诚家长一袋水果,难道也要被贴上“腐败”的标签?道德的口水里,往往缺少起码的人性与伦理。现在应走出长期以来对教师“道德捆绑”的误区,不能一味地给教师挖“道德陷阱”,那样的话,异化教师精神人格,最终代价仍会转嫁到下一代身上。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很容易成为教育体制弊端的替罪羊。比如,说到教育腐败,很多人会把板子打在教师身上,其实腐败的很多都是教育官员,而不是普通教师。更重要的是,由于教育改革长期停滞不前,应试教育无法完成向公民教育转身,也造成很多教师无法摆脱权力干预,甚至造成很多教师精神人格的某种“分裂”。

  不要离开公民精神来谈师德。要让教师拥有赋含时代元素的道德价值,关键还是要真正尊重教师人性,让他们在自身权利面前能够站起来,成为具有独立人格与自由精神的现代公民。那样的话,师德才会迎来源头活水。单士兵

责编:佳琪(实习)
昵称;  中国广播网民生论坛用户请输入用户名,游客请输入昵称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注册
查看所有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
中央台简介 | 网站简介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版权申明 |
电话:010-63878366、57470986 -- 传真:010-63878366 -- E-mail:ed@cnr.cn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