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频道 > 中国基础教育发展高峰论坛2012 > 校长 > 华东区 > 正文

向玉青

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校长

2012年04月10日 16:07来源:中国广播网教育频道打印字号:T|T

    【人物简介】

  向玉青,男,中共党员,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校长,上海市特级校长,中学物理高级教师。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曾担任上海市控江中学副校长,上海市建设中学(现上海财经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杨浦区教育局副局长,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现担任杨浦区政协常委、杨浦区教育科学研究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杨浦区中学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副主任,杨浦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师教育专家库成员。

    【教育理念】

  教育理想:教师集“德、才、学”于一身,学生求“真、善、美”于一体。

  办学理念:激发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个人崇尚:“高怀见物理,和气得天真”。

    【校长言论】

  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校长扮演着多重角色,他既是一位领导者,要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对学校长远发展作战略性的思考;他又是一位管理者,要脚踏实地,善于管理,对学校日常事务作精心的安排;同时,他也是一名教师,要深入课堂,率先垂范,对课堂教学起到专业引领的作用。作为一名校长,如何统筹兼顾,演绎不同角色的相关需求;如何妥善安排,协调不同角色的相互关系,都是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对校长提出的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

  近几年来,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许多中小学校长在更新教育理念,改进办学行为,增强角色意识,提升办学水平等方面作了积极地探索和实践。许多校长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于反思,不断提升校长的专业素养,不断增强校长的领导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健康、持续地发展。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审视和反思校长的角色行为,我感到依然存在着角色认知模糊、办学行为“失衡”,顾此失彼的现象。比如存在着重教育理念、轻管理实务,“知”与“行”分离,说与做脱节;重日常事务,轻专业引领,往往用前者取代后者;重刚性管理,轻柔性管理,漠视人文关怀,情感交流;重个人权力,轻人格魅力,忽视个人修养的提升。这些现象和问题反映了校长办学过程中角色行为的偏差,其行为背后实际上反映了校长的一种哲学思想,颇值得我们深思。面对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如何全面认识和把握校长的角色内涵,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来指导校长的办学行为,既是校长专业发展的现实问题,也是需要我们深入探讨的理论问题。下面我就这个话题,从四个方面谈一点初步的认识和思考。

  一、理论学习与管理实务的关系

  目前,有一种现象值得我们关注,有些教育工作者热衷于追求新口号、新概念、新名词。喜欢琢磨“词”,较少琢磨“事”。对“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耳熟能详,但对相应的学校管理实务知之不多,研究也很少,知与行脱节的现象依然存在。由此而引发管理纠纷、造成工作失误。对此现象,以前曾称之为“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有些人口中的理念其实只是一个空洞的口号,一张随意张贴的标签,没有联系和应用于学校实际,只是重复别人所讲过的话,而没有自己的思想。甚至对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新变化缺少仔细研究,未能吃透新的政策精神,办事情想当然地按照老章程老办法。当前,社会发展处于转型时期,学校管理中涉及到的利益纷争日趋增多;教育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办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日益凸现,需要我们既领会教育新理念的精神实质,又能联系办学实践作出正确的抉择,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消除纷争,解决矛盾。因此,校长在办学过程中,不仅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更需要掌握丰富的管理知识和娴熟的管理能力,尤其是要掌握好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这样才能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我认为,校长在办学中应正确处理与实务能力的关系。理论学习固然重要,能够开阔视野,帮助我们在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去认识思考教育发展问题,使我们的思想认识更全面、更具有前瞻性;能提升教育理念,帮助我们联系当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情况,拓展办学思路,指导办学实践。

  然而我们不能停留在理论口号的层面上,学习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做好实际工作,否则,先进的教育理念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做好学校实际工作就需要一种务实的精神,就是要结合教育新理念,深入调查研究,全面分析学校现状,既看到办学优势,又查找办学的不足,既看到薄弱环节,又查找其原因。找准主要问题,抓住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循序渐进,破解难题,使先进教育理念与具体的办学实际有机结合。务实就是要刻苦钻研管理实务、吃透政策法规精神,熟悉具体操作程序。同时,要发扬创新精神,研究管理策略,改进管理方法,提升管理水平,使自己的办学行为主动适应教育的新形势,新需求。因此,校长的办学行为必须努力做到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知与行相互联系,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得以健康、和谐、持续地发展。

  二、事务工作与专业引领的关系

  据了解,目前有的校长由于忙于学校日常事务,上课不多,听课也不多。而且即使上课也只是象征性的,听课也有较大的随意性,缺乏目的性与针对性,甚至仅仅是为了完成听课的任务。作为校长,的确每天的事务性工作和会议、学习等活动十分繁忙。然而,我以为学校的特殊性质与教师的职业身份决定了校长不能只埋头于事务管理,还必须发挥学术专业引领作用。校长最重要的职责是既要要有较强的行政管理能力,管理好学校,更要有较高的专业引领水平,打造好一支教师队伍。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也不能取代,优秀的校长必须两手都要硬,两手同时抓。

  专业引领包括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素养以及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养与指导。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激发教师生命活动,挖掘教师发展潜能,提高教师实施课改的能力,从而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是一项专业性强,学术含量高的工作。因此,带好教师队伍绝不能简单地用一般管理取代专业引领。作为校长,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责无旁贷。

  校长进行专业引领,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教师的榜样。人们常说从学生身上能看到教师的影子,其实从教师身上也能看到校长的影子。作为校长要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刻苦钻研教学业务,深入研究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举措,新要求,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与学术素养。

  校长进行专业引领,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必须进得了课堂,说得出名堂,必须既能“沉下去”又能“浮上来”。“沉下去”就是深入教学第一线,聚焦课堂,关注课改,坚持上课,认真听课,与教师一起同甘共苦,只有这样,才能既把握重点,又抓住难点;既探寻“疑点”,又发掘“亮点”,掌握一手资料,做到心中有数。“沉下去”是为了更好地 “浮上来”,“浮上来”就是要掌握全局,站在学校发展层面进行课程领导,运用课改的新理念,分析诊断课堂教学情况,运用课改的新要求,指导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由此可见,校长必须摆正事务工作与专业引领两者的关系,无论事务多么繁忙,都必须克服困难,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培养一支富有活力的教师队伍当做学校发展的头等大事。

  三、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的关系

  记得有位校长曾提出“无为而治”的管理理念,对此,有人赞同,认为管理者应积极追求这种思想境界,有人不以为然,认为这是理想主义的空中楼阁,更有人反对,认为我们“为”之尚且难“治”,“无为”岂不乱套。其实,对任何一种管理理念与方法的评价与运用,不能一概而论,简单的肯定或否定都是片面的。学校管理必须结合办学现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联系的发展的观点,进行理性的思考。

  首先,要坚持阶段性发展性相结合。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在学校发展的不同阶段,其采用的管理方法也应不同,对于新办学校,或学校目前无章可循、有章不循,则应加强制度建设,加大执行力度,以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用稳定来促进发展。此时倘若脱离现状,盲目地寄希望于人的自觉行为,其结果肯定事与愿违。如果学校秩序稳定,管理规范,就应根据学校发展情况适时调整策略,给予老师更多的自主支配行为的权利,拓展教师自主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制地激发教师的精神力量,机械地抱住现有制度不放,则容易挫伤教师的自尊心与积极性,其效果可能与管理初衷背道而驰。

  其次,坚持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任何管理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实施制度管理,能稳定办学秩序,规范师生言行,其作用不言而喻。但任何制度规定的毕竟是基本行为准则,是底线要求。在学校里,遵守规章制度,但不一定有办事效率的现象屡见不鲜,因为办教育的动力,更多的来自于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其间耗费的精力与心血是无法用制度的要求来衡量的。另外,制度管理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具有约束功能,按规矩办事固然重要,但机械地照章办事,也会在无形中束缚人们的思想与手脚。教师从事的工作不是机械的重复性劳动,而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劳动。面对个性各不相同的众多学生,面对变化丰富的课堂教学情境,教师的劳动,需要激情,需要爱心,更需要智慧,因此,在进行制度管理同时,校长应加强情感的沟通与交流,给予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创设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创建合作交流的发展平台,营造一种奋发向上的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

  其实,“无为而治”是一种管理者追求的思想境界,“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一种不露管理痕迹的“有所作为”。遵循教育规律,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学校管理既需要原则性,也需要灵活性;既需要刚性,更需要柔性;循序渐进,刚柔相济,逐步实现超越制度的人文管理,也许更应是学校内涵发展所追求的目标。

  四、校长权力与人格魅力的关系

  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校长运用权力,依法治校,这是校长的职责所在。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制定学校规划,加强课程领导,改革人事制度,优化资产配置等,均需校长运用权力进行决策判断。应当说,依靠广大教师合理使用权力理所应当,无可厚非。但任何事物的把握都有一个“度”,“过犹不及”。如果校长过分看重权力,过分依赖权力,甚至擅用职权处理事务,有时尽管能收效于一时,但终究无益于长远,久而久之,会降低威信,影响权力的有效运用。因此,校长必须慎用权力,防止个人专权。

  避免校长专权,除了建立必要的权力监督机制,我认为,最重要的莫过于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人格是指个人的道德品质,也指人的性格、气质特征的总和,魅力是指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校长用自身的人格力量去吸引教师,影响教师,感召教师,也许是权力真正的核心价值所在。办好一所学校,教师是关键,激发教师的内在潜能,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绝非简单的运用权力所能见效,关键还得靠校长用高尚的道德品质,深厚的专业素养来凝聚人心,提升士气。校长的人格魅力不会与生俱来,需要校长在办学实践中反复修炼。首先,要严以律己,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价值观,把发展学校作为自己理想追求;要任劳任怨,淡泊名利,始终把师生的利益放在首位。其次,要具有民主作风,尊重教师的个性特点,注意倾听他们的呼声与建议。教师的工作十分辛苦,负担重、压力大,要多给予关心体贴,多加强情感交流。最为重要的是,校长要有良好的专业精神与学术素养。教师的专业发展核心是高尚的师德修养,对学生成长的悉心关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不是简单的说教能够培养出来的。就如同教师对学生要以爱育爱,以德育德一样,校长对教师也要用精神去培育精神,用信念去坚定信念。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教师被校长精神所折服,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身教重于言教,“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有的时候,校长的人格魅力确实比其地位权力更重要,更能发挥作用。因此,校长要加强自身人格魅力的修炼,在依法治校的同时,必须坚持以德立校。而加强以德立校,校长必须首先做到以德立行,以德修身。

中国广播网教育频道责编:小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