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8日消息 打造权威品牌,解读名校之声。央广网2023年全国名校面对面特别栏目《直击高招·名校之声》通过邀请全国高校招办负责人,对本校师资力量、政策变化、培养模式、就业发展、社团活动等进行深入采访,让考生和家长第一时间掌握高招信息,了解高校特色,提供报考建议。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张建。

上海外国语大学是新中国外语教育的发祥地之一,进入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

主持人:上海外国语大学与新中国同龄, 是新中国建立后兴办的第一所高等 外语学府,首先请您介绍一下上海外国语大学。

张建老师:上海外国语大学创建于1949年12月,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学府,是新中国外语教育的发祥地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进入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秉承“格高志远、学贯中外”的校训精神和“诠释世界、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以“服务国家发展、服务人的全面成长、服务社会进步、服务中外人文交流”为办学使命,深入推进“多语种+”办学战略和以“跨、通、融”为核心的教育改革,培养“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卓越国际化人才,致力于建成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

立足新时代,上外胸怀“国之大者”,在建设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的奋进新征程上明确“五大坐标”,成为“多语种+”卓越人才的孵化培育地、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创新策源地、国别区域全球知识的关键供给地、全球话语能力建设的战略支撑地、外语教育改革发展的示范引领地。

热忱欢迎广大有志于代表中国走向世界和担当中外交流使者的全国各地考生报考上海外国语大学!

6大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格局,多元并举,特色鲜明

主持人:上海外国语大学以语言文学类学科见长,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学科门类?学校在学科建设方面是怎样的?

张建老师:上海外国语大学始终保持着领先的学科优势和高水平的教学质量,是全国同类院校中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数量最多(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工商管理)的高校。学校外国语言文学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获评A+(外国语言文学),并列全国第一,其中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另外,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应用经济学、教育学、新闻传播学、工商管理等6个学科列入上海高校一流学科(其中外国语言文学为A类)。目前,上外已形成以语言文学类学科见长,文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等6大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格局,多元并举,特色鲜明。

上海外国语大学外语类和复合型两大类型本科专业均为国家级平台的专业

主持人:上海外国语大学有哪些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

张建老师: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专业可分为外语类和复合型两大类型。总的来说,上外的各个专业都是国家级平台的专业,学生能够享受到国内最顶级的发展和学习机会与资源,支撑着我们上外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具体来看,学校现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1个国家级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西欧语种群:意大利语、葡萄牙语、希腊语、荷兰语);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含18个专业:①阿拉伯语、②西班牙语、③非通用语种群1(朝鲜语、波斯语、泰语、印度尼西亚语、希伯来语、越南语)、④非通用语种群2(西欧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希腊语、荷兰语)、⑤法语、⑥日语、⑦英语、⑧俄语、⑨德语、⑩新闻学);2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英语、翻译、商务英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日语、波斯语、朝鲜语、印地语、希伯来语、葡萄牙语、土耳其语、希腊语、泰语、意大利语、乌克兰语、国际经济与贸易、汉语国际教育、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会计学、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4个上海市(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金融学、教育技术学、广播电视学、公共关系学);学校还设有上海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和上海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

上外是国际高校翻译学院联合会(CIUTI)亚太工作组所在地,拥有全亚洲首屈一指的高级翻译学院,已开设全部联合国6种官方语文语对组合,获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全球最高评级,是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中国唯一位列世界15强的专业会议口译办学机构。

特别想介绍的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持续推进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改革,近些年整合学校优势学科联合打造了5个双学士学位项目,为本科阶段打造多学科知识结构以及读研深造就业提供坚实的保障,受到全国各地考生广泛欢迎。2023年学校英语(国际政治)、外交学(法语)和俄语(工商管理)3个双学士学位项目继续通过高考直接招生;翻译(工商管理)和德语(工商管理)2个双学士学位项目高考通过翻译专业和德语专业招生,进校后通过选拔分流进入。请大家注意关注。

主持人:上海外国语大学人才辈出,这也得益于学校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具体是怎样做的?

张建老师:上外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文化“走出去”重大战略,率先提出“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创新育人模式,以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全力造就能够参与全球事务的通才和通晓国别区域与领域的专才,推动卓越外语人才、多语种高端翻译人才、多语种国际新闻传播人才、无国界工商管理创新人才、应用经济学国际创新人才、涉外法律人才、国际组织人才的培养。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势与特色可以总结为以下3个方面:

一是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优势尽显。

学校外语类专业实施“外语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以培养具备国际视野、深厚人文素养、优秀语言交际能力的卓越外语人才为目标,在外语教学中强化人文化教学改革,拓展学生的人文知识,培养其创新思维与扎实学养,帮助他们打下融会贯通的文史哲基本功底,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广博的人文情怀、宽广的人文胸怀与笃诚的人文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当代社会所急需的高端、精英外语专业人才。

另外,就是我们特色鲜明的“多语种+”卓越人才培养战略。上外现有授课语种数量达51种,开设有35个语言类本科专业,在全国首批设立语言学本科专业。所有外语类专业学生在本科阶段需要完成“英语+第二外语”的双外语学习任务,还可以通过多语种辅修专业、通识选修课程、跨专业选修等途径修读其他外语语种课程。外语类专业学生除可以参加自己语种专业的专业四级、八级考试外,同时还可以参加英语语种的专业四级、八级考试,就业竞争力和优势明显。

学校为学生搭建多元化的成才通道,鼓励学生开展跨学科领域学习。在外语专业培养中设置语言技能、文学研究、翻译研究、国别区域、跨专业模块等专业方向课程,满足学生不同专业发展需求;另外,还打造学校三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学科的强强联合的双学士学位项目——“英语+国际政治”“翻译+工商管理”“德语+工商管理”“俄语+工商管理”和其他跨学科辅修专业平台,为学生提供本科期间获得多学科知识结构以及更强就业竞争力的多个专业学位证书(含辅修学位)的机会,非常受到青睐。

二是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彰显特色、打造就业竞争力高地

上外是国家办的重点大学,又地处上海,我们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又服务于上海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卓越全球城市建设对高端国际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拓宽专业口径,同时夯实外语专业特色和优势。

上世纪80年代,上海外国语大学在全国外语类院校中最早开设了新闻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汉语国际教育、教育技术学、法学、新闻学、国际政治等非复合型专业,开创了外语类高校多学科发展、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近年来,学校在教育部指导和要求下进一步推动学科交叉发展和新文科建设,陆续新增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新兴数据与智能相关领域的专业,并积极开展卓越涉外法律、法治人才、多语种新闻人才、媒介融合型国际传媒人才、多语种工商管理人才、“多语种+”区域国别研究型人才和多元文化型复合型国际化金融人才的培养实践与创新,架构高水平立体多元的学生成才通道。学校复合型专业教学继续坚持突出英语特色,强化全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培养既熟练掌握本专业知识、学科理论与技能,又掌握扎实英语能力,具备熟练外语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三是打造高端人才培养特区——卓越学院。

学校于2015年成立国际化卓越人才培养特区——卓越学院,实施荣誉教育,为具有专业特长和学科潜质的学生度身打造“战略培养制度”,培养外语精英人才或专业领域精英人才。卓越学院以国家战略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培养兼具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擅长多元文化理解与沟通、在国际事务合作与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国际青年精英。卓越学院采用荣誉培养制度,实施荣誉学籍、荣誉证书和荣誉课程3个层面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通过英语强化制度、国际培养制度、书院育人制度和创业实践制度开展全过程强化培养,辅以学业导师制度和旋转流动制度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卓越学院开设多语种高级翻译人才实验班、多语种国别区域人才实验班、多语种国际组织人才实验班、多语种外交外事人才实验班4个人才培养平台,通过多元化、个性化培养实现上外特色的“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

招生总计划数约1550名,深耕上外特色的“小班制、精英化”人才培养

主持人:学校今年的招生政策有没有变化,招生人数与招生专业有哪些调整呢?

张建老师:2023年学校招生政策保持稳定,继续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总招生专业(类,含专业方向)44个,其中外语类专业28个,复合型招生专业(类)16个。招生总计划也基本不变,约1550名,继续深耕上外特色的“小班制、精英化”人才培养。学校在各省区市招生计划的批次安排总体保持不变,继续为有志于成长为“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的全国各地考生提供多种途径的报考机会。

2023年学校普通类型招生安排在提前批(上海、天津、浙江、山东、河北、福建、辽宁、湖南、安徽、江西、河南、四川、贵州、山西、吉林、黑龙江和宁夏等17个省份)和本科第一批(包括合并后的本科批或不分批次的分段录取,全国31个省份均安排招生),考生可同时填报。学校本科提前批主要安排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各战略语种专业,既有日语、俄语、阿拉伯语、朝鲜语等每年招生的热门语种专业,也有部分隔年招生或四年招生一次的稀缺语种专业,培养国家急需的战略语种人才;本科批则安排了其他相关语种的外语类专业和丰富的复合型专业。我校在上海市还另有综合评价录取批次,在部分相关省份安排有高校专项批次,15个省份有国家专项批次,另有新疆南疆单列计划。此外,学校还安排了内地新疆班和西藏班招生计划,在云南、内蒙和新疆3个省份有民族预科批次。以上批次符合报考条件的各省考生均可填报,具体招生批次与专业计划以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公布的为准,请大家关注我校招生网和各省级机构发布的官方权威信息。

外语类招生专业有安排在本科批的英语、英语(教育)、商务英语、翻译、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语言学以及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西班牙语(企业管理),也有安排在提前批的日语、俄语、阿拉伯语、朝鲜语等15个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急需语种人才培养的战略语种专业。2023年学校新增1个战略非通用语专业柬埔寨语,并开始首次招生,为国家培养服务于中柬以及中国东盟各领域合作的高水平柬埔寨语人才,招生计划10-12名。另外,荷兰语、瑞典语、匈牙利语、希腊语、土耳其语、塞尔维亚语、印度尼西亚语、泰语、波斯语、乌兹别克语等10个隔年招生或四年招生一次的“一带一路”战略语种专业今年招生,主要安排在17个省区市的提前批直接通过高考进行招生录取,每个专业招生规模都在10名左右,属于稀缺资源,非常值得关注和报考。

另外,学校实施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3个大类招生专业——工商管理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新闻传播学类,因为是一次报考,多次选择,非常值得考生关注。工商管理类含工商管理(英语)、公共关系学(英语)、财务管理(英语)和市场营销(英语)4个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含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英语)、大数据管理与应用(英语)2个专业;新闻传播学类含新闻学(国际新闻)、广告学(英语)、广播电视学(英语)、网络与新媒体(英语)、国际新闻与传播(英语)5个专业。三个大类招生专业的学生入学后在低年级阶段实施大类培养,根据学生选择等确定专业后,再进行分流后的专业培养。

本科生出境交流学习比例达到近半,外语类专业出国交流比例超过70%

主持人:外语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是与国际化学术交流合作密不可分的,学校在拓宽学生国际化视野,加强学生国际化交流方面是怎样做的?

张建老师:上海外国语大学拥有历史悠久的、成熟的卓越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上海外国语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开展对外交流的高校之一,国际化办学已成为上外致力打造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既“请进来”又“走出去”,鼓励青年学子放眼世界,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砥砺成长。近些年上外本科生出境交流学习比例达到近半,外语类专业出国交流比例超过70%,部分专业甚至达到100%。这些都是源于学校成熟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

现在,学校与62个国家和地区的440多所大学、文教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是全球首批与联合国总部及各分支机构、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的高校。学校各重点学科、非通用语种专业、复合型专业均在对象国家和地区设有学生交流项目,互换学生、互认学分,使学生在大学期间有充分的机会到国外高校游学,在交流中提高国际意识与沟通能力。学校也鼓励学生利用寒暑期赴海外短期游学。

学校通过国家留基委和其他各类资助支持学生赴国外交流学习,学校还专门设立“上外学生海外交流基金”,多种渠道为学生赴海外学习交流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目前学校开展的出国交流项目包括:国家公派留学项目(包括“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政府互换奖学金项目”“国际区域问题研究及外语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等);校际交流·交换生项目(包括互免学费的交换生项目、其他访问学生项目在内的超过140多个交换项目);联合培养(双学位)项目(包括本科生“2+2”双学位项目、研究“1+1+1”双学位项目和“3+2”本硕连读项目等60多项),还有其他各类短期(假期)的学习项目(包括和众多国外知名大学合作举办的寒暑假、长短期游学和实习项目等等)。

此外,上外的“在地国际化”也蓬勃开展。学校的在线方式的“中日韩亚洲女性领导力项目”“英国皇家霍洛威大学线上联合研讨会”“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青年学生论坛”等中外师生同堂上课交流活动频繁开展。

上外通过本科阶段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的不断建设,进一步拓展学生的专业领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国际视野和素养、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全球胜任力,让学生更好成长为服务国家发展和中外人文交流的“格高志远、学贯中外”的优秀上外人。

主持人:学校积极进行学术普及和知识传播,在社会服务方面学校做了哪些工作呢?

张建老师:首先,上外立足多语种、跨学科、跨文化综合优势,主动对接国家和地方战略,不断传承和彰显外国语言文学的传统特色,依托政治学、工商管理和新闻传播学等学术增长点,汇聚中外高端研究团队,协同创新打造高校学术智库群,在语言文学、国际关系、国际传播和区域国别研究等领域享有崇高的学术地位。

上外现有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高校智库(中东研究所)、1个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科研基地/国家语言文字智库(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级重点研究基地(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2个外交部共建研究基地(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基地(欧盟研究中心、俄罗斯研究中心、英国研究中心)和20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2个教育部国际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中英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中德人文交流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共建基地(教育信息化国际比较研究中心)、2个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二十国集团研究中心、上海市英语教育教学研究基地)、2个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中外文化软实力比较研究基地、语言文化圈视角下的区域国别研究基地),并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共建外国文化政策研究基地,为上海市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分中心单位。

上外的100余个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以全球治理和区域国别研究为核心,构建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成果应用渠道,为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提供智力支持,并涌现出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科研成果。其中,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已成为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交流改革开放、治国理政经验的重要思想平台。上外中东研究所、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英国研究中心、丝路战略研究所等5家机构入选“CTTI来源智库”单位。上外已逐步建成眼动、脑电和语料库技术等研究场馆,与科大讯飞建立口笔译跨学科联合实验室,促进语言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与认知神经科学的交叉研究,推动人工智能与自然语言处理研究的前沿探索。

长期以来,上海外国语大学以引领和推动中国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为己任,始终关注学术普及和知识传播。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外教社)作为中国最大、最权威的外语出版基地之一,是国家一级出版社,已累计出版40多个语种的图书、教材和电子出版物10000余种,总印数逾10亿册,重印率达70%以上。在全国中文学术图书引文索引(CBKCI)中,外教社被收录图书品种数多次位居外国语言文学类第一,社会影响广泛。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上海外语电子出版社是中国第一家专业外语音像电子出版单位,其“爱未来”品牌享誉海内外,深受广大外语学习者喜爱。

上外是教育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专项和首批教育融媒体试点单位,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通多语种外文门户网站群、建设融媒体中心,以多语种讲述中国故事,用互联网传播中国声音,创新构建网络育人平台,推动中国高等教育“走出去”,助力国际传播能力提升,获得国家领导人专文批示。此外,上外师生的身影还经常出现在各类高端国际会议、体育赛事、艺术展演等重大涉外活动中,弘扬志愿精神,发挥学科特长,提供专业的多语言服务。

建校七十多年来,上外师生始终服务于国家对外开放的最前沿,足迹遍布全球各地,为我国的外交事业、经济建设、文化繁荣和社会发展,为增进中国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贡献。

主持人:如果有考生想要了解最新的招生信息,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呢?

张建老师:我们建议广大考生通过上海外国语大学招生办公室的官方网站上外招生网、和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外招生”以及我们在招生网(https://admissions.shisu.edu.cn/)上公布的各省官方QQ咨询群了解我们上外本科招生的最新、最全和最权威的信息发布。关于各个院系和专业的详细信息也可以在上面我们的招办各个官方平台上获取,同时也可以通过我们上海外国语大学官方网站(https://www.shisu.edu.cn/)进入各院系官网查询。我们官网也公布了招办公共邮件和热线电话,大家也可以通过发邮件,或者直接拨打咨询电话:(021)55386006,(021)55383668直接联系我们。以及官方微信、微博号都是:上外招生。

主持人:最后,请您为今年的考生送上祝福吧。

张建老师:亲爱的高三学子们!十年磨一剑,今日来圆梦!高考即将到来,请你们轻装上阵,自信上场!上海外国语大学祝大家高考加油,金榜题名!期待金秋九月在美丽的大上海,在上外和你们相见!加油!

编辑:郭彦伟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