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29日消息 打造权威品牌,解读名校之声。央广网2023年全国高校面对面特别栏目《直击高招·名校之声》通过邀请全国高校招办负责人,对本校师资力量、政策变化、培养模式、就业发展、学生活动等进行深入采访,让考生和家长第一时间掌握高招信息,了解高校特色,提供报考建议。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张德华老师。

主持人:请您为广大考生来介绍一下学校的基本情况。

张德华老师:华中师范大学办学水平一流。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首批列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教师教育“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是国家培养中、高等学校师资和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华中师范大学地理位置优越。学校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坐落在武昌南湖之滨的桂子山上,占地面积160余万平方米,紧邻武汉市地铁2号线和8号线。

华中师范大学办学历史悠久。学校百年文化沉淀,溯源于1903年创办的文华书院大学部(始于1871年创办的文华书院,1924年改名为华中大学)、1912年创办的中华大学、1949年创办的中原大学教育学院。1951年中原大学教育学院与华中大学合并组建成公立华中大学;1952年中华大学等并入后,改名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1953年定名为华中师范学院;1985年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学校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汲取了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弘扬了革命文化的传统,形成了“求实创新、立德树人”的校训和“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大学精神,为国家培养了40多万优秀人才。

华中师范大学校园环境优美。校园依山傍水,景色宜人。中秋时节,丹桂飘香,堪称人间胜景、治学佳园。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优良,实现了校园无线网络及学生宿舍空调全覆盖,10余栋现代化教学楼,两座图书馆,馆藏面积近5万平方米,藏书约300余万册,电子图书104万册,中文数据库37个,外文数据库43个,自建6个特色数据库,具有先进的“校园文献网络化管理与服务系统”。馆藏古籍图书9105种,111779册,其中有善本书455种、3511册,含明版105种、1777册,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学生宿舍、学生食堂等生活设施完善。此外,大学生活动中心、多功能体育馆、游泳池、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网球馆、乒羽馆等各类现代化设施也较好地满足了学生的文化生活需要。

主持人:华中师范大学在学科建设和师资力量方面的情况是怎样的?

张德华老师:学校现有“双一流”学科3个,政治学、教育学和中国语言文学。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4个(占招生专业的72%),国家重点学科8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学校现有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5个、国家文理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历史学、物理学),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3个(历史学开沅班、物理学基地班、汉语言文学基地班)、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7门,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历史学),国家级教学团队7个,国家级虚拟教研室4个,湖北省教学名师工作室9个,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项,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2个,湖北省品牌专业17个,承担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等建设任务。

学校目前设有28个教学科研单位,有中国语言文学、物理学等19个博士后流动站(科研工作站),有2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28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72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现有普通本科生18700余人,硕士研究生10100余人,博士研究生2800余人,另有国际学生700余人。现有教职工3400余人,专任教师1900余人,副高以上职称1300余人,博士生导师600余人,现有专兼职院士、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国家级人才80多人次。

主持人:华中师范大学在科研方面取得了怎样的成果?做出了哪些贡献?

张德华老师:学校现有各类省部级科研机构、实验室、研究院(所、中心)70余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有:教育部首批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1个(中小学(中职)历史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中国农村研究院、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文旅部“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等部级社科研究基地19个,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5个,其他省级社科研究基地7个。自然科学研究领域有: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其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科研机构22个。定期公开出版专业刊物24种。自“十三五”至今,学校科研总体实力持续提升,科研经费累计突破17 亿元。累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各类项目453项,其中重大招标项目3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各类项目280项,其中重大攻关项目6项,年度项目立项总数居全国高校第一。荣获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2项、科学技术奖一等奖5项。荣获第八届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20项,其中一等奖3项。获批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农村研究院在教育部第四轮、第五轮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测评中分别排名全国第一和第三。500余份高水平咨询报告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及主管部门采用。

主持人: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有哪些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

张德华老师:学校努力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的现代人才培养思想,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有机结合。突出学生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的整体优化,大力倡导创新教育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行本科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实施弹性学制、素质学分制、主辅修与双学位制,重视实践教学,提倡文化育人,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有机结合。在师范生培养方面,发挥师范大学国家队的教师教育改革引领作用,承担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多方协同,探索开展一体化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现代教师培养,继续彰显学校教师教育特色,成为国家培养造就优秀教师和教育家的摇篮。在师范生招生类别上有公费师范生、收费师范、优师专项。在非师范生培养方面,学校开设“化学英才直博班”1个直博班,实行本硕博一贯制培养。开设物理学(国家理科基地班)、物理学(国家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班)、历史学(国家文科基地班)、历史学(开沅班,国家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班)、汉语言文学(国家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地班)等6个基地班,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性人才。开设了数学经济学交叉班、化学生物交叉班、法学经济学交叉班3个交叉班,旨在培养创新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学校实行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学生社团活动十分活跃。多年来,学校形成了“博学、博爱、博雅”的“三博”校园文化,100余个学生社团活跃其中,“创新杯科学文化节”“树人杯艺术文化节”“博雅大讲堂”“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桂苑之歌”等成为我校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武汉乃至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舞台。2013年,教育部对学校进行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办学方向和办学质量得到充分肯定。2018年,“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重构与探索实践”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我校高度重视就业工作,近年来,学校就业工作坚守“一个理念”,聚焦“两个目标”,打造“三个体系”,用好“四个平台”,取得显著成效,曾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8年度教育部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等多项荣誉,相关工作曾在央视、教育部官网等权威媒体平台报道。我校毕业生就业以教育系统和企事业单位为主,每年有超过50%的毕业生选择到教育系统就业,有近40%的非师范专业毕业生考取研究生或出国深造,其中95%以上升学到重点名校和科研院所,有近30%的毕业生被党政机关、企业和其它事业单位录用。此外,学校近年来高度重视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成立了中科创业学院,校内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面积达10000平方米,基地被授予“教育部2018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等20多项称号。目前,华中师范大学校内建有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科创业学院,截至2022年6月,共选拔和培养创业团队1000多个,其中累计注册232个公司,85个创客团队,在孵30个企业,累计共计获得知识产权申请、授权数量303件,入孵企业及毕业企业带动社会就业人数2034人。创新训练项目400多项,培养了武汉黄鹤英才等人才20余名。累计孵化上市公司、企业等40多家,多家企业在国家省市级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大奖。学校在创新创业工作中曾多次获得省级以上表彰,2015年,被教育部授予首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2017年,华师科技园被评为3A级国家级孵化器,利群众创空间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众创空间,2014和2017连续两年被教育厅评为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2018年“创青春”创业计划竞赛国赛中我校首获主体赛金奖并捧得“优胜杯”,2019年“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赛中我校勇夺竞赛最高奖项“挑战杯”,2020年“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省赛和2021年“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赛中我校均捧得“优胜杯”。2022年获得湖北省青创园挂牌、国家级众创空间备案,2023年武汉市“英雄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二等奖、三等奖各一名。

主持人:学校的资助政策也是考生所关注的,学校在助学金以及奖学金方面的政策是怎样的?

张德华老师:学校已基本形成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校内奖助学金、社会奖助学金、新生绿色通道、勤工助学、学费减免和大病医疗救助等,集奖、助、贷、勤、免、补于一体的多元化资助体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面达到100%。学校设有奖助学金近70项,每年有近8000多人获得奖助学金,奖助学金总额近2000万元;国家公费师范生均可享受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奖助学金合计覆盖面达到学生总数的85%。国家助学贷款(含生源地贷款)批复率100%,1500余个校内勤工助学岗位、3000余个校外兼职岗位为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平台。“绿色通道”确保就学无忧、爱心资助促进学子成才、“大病救助”解决学生经济困境。

主持人:在国际交流方面,华中师范大学为学生提供了怎样的对外交流机会?

张德华老师:学校高度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国际化水平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学校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法国、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和菲律宾等70多个国家的15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学术联系。学校常年聘有外籍专家和教师在校任教,并邀请高层次专家来校讲学,开展合作研究。除派遣教师赴海外留学深造外,学校还选择合作院校的优势学科专业,进行学生联合培养,每年有约100余个国(境)外交流项目,几百名学生可赴境外交流学习。目前,与国外大学共建四所孔子学院,积极选派汉语教师及志愿者赴国外开展汉语教学,传播中国语言与文化。大力推动学生的国际双向流动,每年选派大批学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在校长短期国际学生人数达2900余人,生源遍布全球140多个国家。

张德华老师:春看牡丹夏杜鹃,秋闻桂香冬赏梅,优美的校园环境让人潜心探索在知识的海洋中。“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人正向建设教师教育领先的世界一流大学大学迈进。

南湖水畔、桂子山巅,我们欢迎你的到来!

学校本科招生工作相关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02767863404、02767862239、02767863374

本科招生办微信公众号

本科招生办微博

微信小程序

视频号、抖音号: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招生

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招生网:http://zs.ccnu.edu.cn;

电子信箱:zb@ccnu.edu.cn

学校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邮编:430079)

编辑:郭彦伟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